第134章 太子遗孤与晋王府旧部
就在白莲教众人震惊于郑将军这伙人的大手笔时。
借着苍穹下的月色,从地底出口处,开始来回钻出一队队手拿长条木板的士卒。
在队正的喝令声下,一批等候在岸边的先谴队,开始快速且熟练地安装起木板来。
诚然,铁索上面已经早已钉好对应的倒扣。
因担心被官军发现,他们并没有打起火把,完全是借着月色摸黑安装。
两刻钟的时间,已经铺设到了湖中心一半。
显然,这些人早已经在黑夜的时候,训练过无数遍,才会如此顺手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。
最前面的一小队士卒将最后一块木板安毕。
紧接着,他们的后面,则是一队全副披甲的百人小队,踏足小岛。
看着前面过去了五百余人,一名战将朝郑镇抱拳行礼,而行率余下的五百余人踏上板桥。
郑镇环顾一圈四周。
蓦地,他的心头隐隐发觉一丝不妙,这紫金山太过寂静了。
郑镇突然感觉后脊梁发凉,心底腾起一丝毛骨耸然的直觉。
仿若验证了他的感觉。
恰在此时,整片紫金山骤然亮起无数的火把。
随着震耳欲聋的嘶喊声从他们的后背传来,桥的另一边和这一边的人手,突然哗然起来。
‘不好,梁州已经被官军发现,这本就是一个局。’郑镇心有余悸地在心里思忖起来。
而在这时。
白莲教徒们闻听满山遍野的喊杀声,他们暂时放下对郑镇的看守,在三位坛主的喝令下,开始朝圣女和左先锋靠拢而去。
借着这个机会,郑镇牙一咬,转身望着后面的紫金山,双目射出一道强烈的怨恨冷意。
收回目光,郑镇朝他的亲卫队正打了个眼色,而后纵身一跃,跳进了玄武湖中。
那名队正在将军朝他打眼色的时候,他就已经挥手示意亲卫们,将意欲阻拦的白莲教徒逼退回去。
最后,亲卫队正带着十几人跃进玄武湖,消失不见。
“不必追了,这个湖泊他们经营时日颇久,我们跟不上他的,走,咱们往东南方向杀出一条血路。”白莲圣女抬手,制止教众要和郑镇的亲卫来一场厮杀。
她那双裸露在面纱外面的美眸,紧紧盯了一眼对面的梁州小岛,这才转身带着白莲教众朝东南方向撤退。
郑镇的那些亲卫,这时也顾不上阻拦这些白莲教众,他们反而是折身返回地洞,准备将一些机密来往文书消除。
就在紫金山那边亮起火把和喊杀声时。
于忠和柳芳纷纷脱口而出,一人骂了一句蠢货,一人说了句急功近利。
原计划。
官军以为对方会使用竹伐或者木板之类的渡湖,这才制定了以水师战船半渡而击之。
眼下敌人却是使用上了铁索桥,如若将所有敌人放进小岛,这才叫瓮中捉鳖。
这也就是关门打狗,一个不漏。
如今,却是被东平侯打乱了节奏。
梁州岛。
在紫金山亮起火把后,京营这边的将士开始紧张起来。
随着雷鸣般的战鼓声响起。
无数的火把,突地将整座小岛映照的亮如白昼。
夜色的苍穹下面,数处旌旗迎着湖风猎猎作响。
踏进小岛的千余郑镇士卒。
他们在初初的惊慌之余,随着小头目和队正的严令喝斥声下,他们强压震慑人心的鼓声、和漫天的喊杀声响。
在这块只能够站满一千余人的平地上面,以一队队一排排开始整齐列队,准备迎敌。
最前面的两百人,人手一把长矛,腰间佩戴雁翎刀,组成了严密的长矛阵,迎向满山朝他们冲阵下来的披甲官军。
他们的后面,是拉满弓弦的两百余强弓手。
最后面一排,则是六百多人的刀盾手。
很快,随着两百余满弦的弓手一轮仰射。
对面也在同时响起,一阵齐整的隆隆火器声响,火烟串燃的同时,己方这边便已经倒下了数十名长矛手。
而京营这边,两百火器手就躲在重盾手后面,侧身猫腰瞄准,只有十几人中了流矢。
梁州小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,也就只够双方互射一轮。
京营火器手和重盾手开始往两面撤去。
京营的刀盾兵像冰冷的血肉机器,开始朝下面严阵以待的贼军杀去。
很快,双方马上就要贴身肉搏。
郑镇的弓手们开始弃弓,纷纷抽出腰间的雁翎刀,退至刀盾手的最后面。
京营这边。
柳芳所带过来的除了两百火器手,其他的军士都是操练最狠、军纪最为严厉的精锐步卒。
冲在最前头的盾牌手,借着下坡的山势,脚下一蹬,所有人高举盾牌,视死如归般狠狠地砸向敌人前排的长矛手。
他们的后面,则是一队队冷眼满脸杀气的悍卒,待前面的盾牌手将敌方长矛阵形撕裂,他们便准备一拥而上。
郑镇的那些长矛手,原本就是为了对付骑兵。
这次越湖进岛让他们打前排,目的便是长矛手攻击距离远,一旦在桥上遇敌,可以借助武器的优势压制敌人。
这次他们为了尽早过湖,根本没有装备上重盾。
此刻,倒是被这些舍生忘死的盾牌手甫一接触,便被冲散了阵形。
但是,这些长矛手却丝毫不乱。
他们在队头嘶哑的喝令声下。
最后面的那一排,开始平举长矛,将那些侥幸落地不死的京营士卒,一矛捅穿心窝。
可,这也是他们最后的一次举矛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